(相关资料图)
我国多地当前积极推动产学研战略平台建设,引导地方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动,促进科研结果产业化,孵化高新技术企业。一些地方对“企业+科研院所+产业载体+产业集群”的协同发展模式已经形成共识。
近年来,不少地区通过出台政策和加大投入等手段,不断推动企业与高校、科研机构的合作,一系列较为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,加速科技成果转化、推动相关产业提档升级,不仅优化了研发流程,更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。在取得成果的同时,也必须看清当前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在体制机制建设、主体投入、评价体系等方面仍有不足,应从多方面着手。
第一,聚焦“特质”引导地方企业与高等教育资源深度融合。政府要牢牢把握地方产业形态,明晰区域经济“劳动密集型”“技能密集型”“科技密集型”或“创新密集型”的阶段性特征,进而定位融合对象。还要把握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禀赋,把握好科研发展规律,深层次对接高等教育发展需求,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,打破高等教育与地方政府的壁垒,充分发挥高校对社会的科技辐射和服务作用,广泛吸纳居民参与创新创业。
第二,“集成”服务培育产学研协同发展的产业载体。主动营造产学研融合的良好氛围,重点在创新团队、载体平台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上多方向赋能。着力孵化一批高校科研人员、毕业生创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,制定符合企业发展阶段特点和需求的培育方案,实现企业从创新创业到壮大发展的全过程支持。注重深化校地深度融合机制,根据高校资源分布的特点、产业发展的需求联合区域内外的高校,在区域范围内组建大学联盟,注重强化科创企业之间、科创企业与中介服务机构之间的资源整合,实现资源互动、优势互补。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、规范化水平,引入企业亟需的科技金融、知识产权等专业机构,为科创企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。
第三,守正创新构建产业集群新生态。坚持“守正”,集合科技、金融、人才、数据各生产要素,加强科研攻关,运用5G赋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推动“老字号”“原字号”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,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、高质量就业机会和创新创业平台,实现“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”。未来,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,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将成为一种必然。两者的联动互动,必将不断促进产业链条和创新链条深度融合,从而形成一批具有引领力、创新力、专业性的产业集群。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:刘 伟)
标签:
Copyright @ 2015-2023 港澳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3022245号-31 联系邮箱:435 226 40 @qq.com